瑞波币什么时候发行的?发行背后的非法交易陷阱

“瑞波币什么时候发行的” 的追问,看似是对虚拟货币历史节点的探寻,实则暗藏对其 “合法性” 的潜在误判。从技术演进脉络看,瑞波币的发行并非单一时间点的 “上线”,而是 2013 年基于早期协议升级完成的关键迭代,但更核心的真相是 ——无论发行于何时,它在我国境内始终是非法金融活动的载体,所谓 “发行背景” 不过是掩盖风险的幌子

瑞波币的发行需追溯至其技术前身的迭代历程。2004 年,开发者 Ryan Fugger 创建的 RipplePay 支付平台,首次提出基于信任网络的点对点支付构想,但此时并无原生代币,仅能实现熟人圈子的价值转移,因缺乏通用媒介始终未能推广。2012 年,Chris Larsen 与 Jed McCaleb 接手项目并成立 OpenCoin 公司(后更名 Ripple Labs),着手重构技术架构,最终在 2013 年推出新版 Ripple 网络,瑞波币(XRP)作为网络原生代币正式诞生,总发行量固定为 1000 亿枚,初期流通量不足 150 亿枚,剩余代币由 Ripple Labs 逐步释放。这一发行设计的核心目的,是解决早期网络的信任链局限:瑞波币既作为跨网关流通的 “桥梁货币”,又通过交易销毁机制防范垃圾请求攻击,成为网络运行的 “润滑剂”。

值得警惕的是,瑞波币的发行背景自始就带有投机属性,且与我国监管要求存在本质冲突。尽管 Ripple Labs 宣称其定位是 “服务银行的跨境支付工具”,并在 2014 年与德国 Fidor 银行等机构达成合作,但实际推广中,多数合作方仅采用 Ripple 协议,却刻意规避瑞波币本身,使其沦为纯粹的交易标的。2017 年,借助加密货币牛市,瑞波币价格从 0.02 美元飙升至 3 美元,市值一度超越以太币,但这场暴涨很快被揭穿为投机泡沫 —— 同年央视公布的 350 个资金传销组织名单中,瑞波币赫然在列,印证了其从发行之初就被诈骗团伙利用的风险底色。

对我国境内用户而言,纠结瑞波币的发行时间毫无意义,其交易行为从根源上已涉嫌违法。我国 924 通知明确虚拟货币交易属非法金融活动,瑞波币的发行机制与境外合作均无法改变其非法属性。境内用户需通过非法 “U 商” 兑换代币、借助境外平台操作,资金链路极易与洗钱犯罪关联。甘肃白银警方曾侦破的 “瑞波银联” 传销案中,犯罪团伙正是利用瑞波币的发行背景编造 “节点投资” 谎言,诱导 4.7 万人入金,涉案金额达 1.26 亿元。即便避开直接诈骗,境外平台的跑路风险同样致命,2025 年已有 2 家为境内用户提供瑞波币交易的平台卷款失联,用户维权无门。

瑞波币的发行史是加密资产投机属性的典型缩影,从 2013 年的技术迭代到如今的价格波动,始终未脱离 “非法工具” 的本质。对境内用户而言,认清其违法属性比追问发行时间更重要,远离所有相关交易,才是守护资产与自由的唯一选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