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虚拟货币的浪潮中,Pi 币自 2019 年由斯坦福大学毕业生推出后,吸引了大量关注。近来,有观点称联合国承认了 Pi 币,这一说法引发广泛热议,事实究竟如何?
Pi 币致力于打造人人皆可参与的加密货币,通过手机 “挖矿” 的创新模式,降低了参与门槛,其网络拥有超千万注册用户,展现出强大的社区凝聚力。从合作层面来看,Pi 币网络确实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等机构有过合作。部分报道表明,他们携手推动 Pi 币作为促进金融普惠的工具,这一举措旨在让更多无法享受传统金融服务的群体融入经济体系,契合联合国推动可持续发展、减少贫困与促进包容的目标。
然而,“合作” 并不等同于 “承认”。联合国对各类项目和技术的接纳,是基于其能否助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,并非认可某一虚拟货币本身的货币地位或价值。在全球金融体系中,货币地位的确认需遵循严格标准,包括币值稳定性、广泛接受度、与实体经济的关联等。Pi 币目前交易范围有限,价格波动剧烈,尚未能达到被广泛认可为货币的程度。
此外,从合法性与风险角度而言,虚拟货币领域乱象丛生。我国已明确禁止虚拟货币交易,因其能耗高、缺乏价值支撑,易滋生非法金融活动。尽管 Pi 币在部分国家和地区未被明确禁止,但投资风险依然存在。例如,其技术安全性有待时间检验,项目进展和未来规划的透明度也受质疑。而且,部分打着 Pi 币旗号的活动存在欺诈、传销风险,以 “拉人头” 等方式诱导公众参与,严重危害投资者财产安全。
综上,联合国与 Pi 币的合作是基于项目对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潜在贡献,并非对 Pi 币作为虚拟货币的承认。在复杂的虚拟货币市场中,投资者务必保持理性,深入研究、谨慎决策,避免陷入投资陷阱,切实守护自身财产安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