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炒币被骗警察为啥不管” 是许多受害者的困惑,实则并非警方不作为,而是虚拟货币交易的非法性、案件复杂性等因素,导致处理过程面临诸多难题。
从法律性质看,炒币本身属于非法金融活动。我国明确禁止任何虚拟货币交易炒作行为,参与者的权益不受法律保护。当炒币被骗时,由于交易本身不合法,警方在介入时需先厘清行为性质 —— 受害者参与非法活动在前,其诉求难以通过合法途径得到完全支持。例如,某人因在非正规平台炒币被诈骗,警方虽会打击诈骗分子,但受害者的 “投资款” 可能因涉及非法交易被依法没收,无法追回。
案件调查存在极高难度。虚拟货币交易具有匿名性、跨境性特点,资金流向通过区块链技术加密,难以追踪真实交易主体。诈骗分子常利用境外服务器搭建平台,使用虚假身份注册,得手后迅速转移资金,切断线索。警方需跨境协作取证,而不同国家对虚拟货币的监管政策差异大,协作效率低,导致调查往往陷入僵局。某案例中,受害者被虚假炒币平台骗走 50 万元,警方追踪资金流向至多个国家的加密钱包,最终因无法锁定实际操控人而难以推进。
证据收集困难也制约案件处理。炒币交易多在非正规平台进行,电子数据易被篡改或删除,受害者往往仅能提供转账记录,缺乏合同、发票等关键凭证。部分受害者因担心自身参与非法交易被追责,初期不愿完整提供证据,进一步增加了调查难度。此外,虚拟货币价格波动剧烈,被骗金额的认定缺乏统一标准,也给案件定性带来挑战。
需明确的是,警方并非完全不管,而是会依法打击其中的诈骗、洗钱等违法犯罪行为。但由于炒币本身的非法性,受害者难以像合法交易受骗那样获得全面保护。这一困境恰恰警示:参与非法金融活动,自身权益本就处于 “裸奔” 状态,远离炒币才是避免损失的根本之道。